3月16日,一則關于華為的消息刷屏朋友圈。
在5G領域擁有大量核心專利的華為,在深圳總部召開創新和知識產權白皮書(2020)發布會上,宣布將從2021年開始對5G設備實施專利許可收費計劃,對單臺5G手機的專利許可收費上限為2.5美元。
這幾年,美國制裁持續加碼對華為步步緊逼,無奈之下的華為為了“活下去”,不得不調整業務,出售榮耀業務資產。華為將這次交易稱為“榮耀相關產業鏈發起的一場自救行為”,讓人揪心且辛酸。
伴隨著強國崛起之路的科技博弈,華為注定要面對美國施加的這一場“腥風血雨”。在持續加大的研發中,華為也終在5G技術這場博弈里“揚眉吐氣”。
據媒體稱,正式開啟5G專利收費后,華為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中國手機產業競爭力的提升,為中國企業出海保駕護航,這可能是5G專利收費的核心商業價值。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當“中國智造”真正的立足于全球時,我們才能有足夠的實力在經濟戰場上搶占一席之地。
華為5G專利位居全球榜首
據白皮書指出,持續的創新投入使得華為成為全球最大的專利持有企業之一。截至 2020 年底,華為全球共持有有效授權專利4萬余族(超10萬件),90%以上專利為發明專利。
國際知名專利數據公司IPLytics在2021年2月份發布的《5G專利競賽的領跑者》報告顯示,華為以15.39%的專利申請量位居第一,高通以11.24%占比位居第二,中興通訊以9.81%占比位居第三。
眾所周知,華為自2018年來就走的頗為艱難。先是被美國斷芯,再是“斷臂”出售榮耀。
美國對華為逐步升級的制裁與打壓,歸根到底是中國的技術攻勢對美國構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美國司法部長威廉·巴爾此前在“中國行動計劃會議”的演講中說道:“5G技術處于正在形成的未來技術和工業世界的中心。本質上,通信網絡不再僅僅用于通信。它們正在演變成下一代互聯網、工業互聯網,以及依賴于這一基礎設施的下一代工業系統的中樞神經系統。中國已經在5G領域建立了領先地位,占據了全球基礎設施市場的40%。這是歷史上第一次,美國沒有引領下一個科技時代。”
簡明扼要地說,美國慌了,而華為被當成了他們遏制中國5G技術發展的靶子。
好在把“活下去”當做目標的華為并未因此而一蹶不振,在經過一系列的戰略布局之后,華為也在“去美國化”的道路上不斷殺出重圍。
任正非曾公開講過,華為脫離美國的供應也能夠生存,華為已經開始生產不含美國零部件的5G基站。
如今,華為作為5G標準的重要技術貢獻者,靠著其硬實力開始收取專利費。目前,華為對每臺5G手機專利授權費設定的上限為2.5美元,具體的收費費率暫未公布。但華為官方表示,產品的價格范疇在未來會隨著物聯網的發展而擴大。
華為知識產權部部長丁建新稱,未來可能從低端的水表、電表,再到高端的汽車,都需要用到5G專利。“因為還涉及到專利交叉許可等問題,未來可能要去一對一的談判來確定一個產品最終的費率,會有一個彈性空間,現在來說費率并不好定。”
專利許可業務利潤未來可期
專利技術對于一個技術型企業來說就是核心競爭力,采取專利收費標準,無疑會增強企業的持續創新能力。
比如大家所熟知的高通,其主要利潤來源就是專利許可業務。據悉,高通只支持5G的手機,收取整機4%的專利費用,支持3G/4G/5G的手機,收取整機5%的專利費用,最高400美元封頂。
高通2021財年一季度財報顯示,技術許可業務的營收和稅前利潤分別為16.6億、12.7億美元,分別占總收入、總稅前利潤的20%、49%。
除此之外,同樣擁有大量專利的諾基亞、愛立信也都在專利相關領域有著數目不小的收入。
據2018年5G專利收費標準顯示,諾基亞5G專利收費3歐元/部,也就是大約23.2元人民幣。2020年,諾基亞的相關技術收入達到了1402百萬歐元,占年度總收入的6%。
而愛立信5G專利收費2.5美元到5美元/部,折合人民幣大約在16元——33元。2020年,其知識產權許可收入增加到近100億瑞典克朗,占據了愛立信年度總收入的4.3%。
值得注意的是,知識產權研究公司Iplytics發布的一份排名榜單顯示,華為在全球擁有超過15%的已授權和活躍專利,位居榜首。
另據公開數據,2015年至2019年6月間,華為通過簽署專利許可或交叉許可協議獲得的知識產權收入累計超過14億美元。
在此次發布會上,丁建新透露,華為預計2019年至2021年的知識產權收入將會達到12億至13億美元。
這意味著,華為5G專利開始“營業”后,其利潤空間不容小覷。
5G之爭是大國之間的科技和經濟博弈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大5G網絡和千兆光網建設力度,豐富應用場景。
3月1日,工信部部長肖亞慶在國新辦發布會上介紹,到2020年底,我國累計開通5G基站71.8萬個,基本覆蓋全國所有的地級以上城市,5G手機終端連接數突破2億戶。未來的“十四五”可以預計還會有一個非常系統完整的網絡要建成。
這表明,5G的場景化運用速度也會隨之提升和普及。
事實上,很多人對使用4G或5G的感受只限于網速快慢上的差別。但作為新型信息基礎設施的核心,5G孕育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既是信息科技升級演進的創新引擎,也是新基建引領新發展的戰略基礎。
曾經看過一位90后的網友分享他辭職的那點事兒,他辭職時給出的理由是,公司網速太慢了。他說,都2020年了,怎么還有公司的網絡跟不上。
知微見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讓我們對網絡有了更高的要求。無論是泛娛樂、還是智能化辦公,網速似乎成為了效率的關鍵詞。
然而,每一根光纖、每一座基站所承載的信息輸送遠不止于此,它在改變人們工作和生活的方式的同時,也在對各行業的產能進行迭代升級。
連美國都不得不承認,看著中國日漸強大的5G技術,他們的擔憂也在與日俱增。
1993年,美國提出了“國家信息基礎設施”計劃,開始發展以互聯網為核心的綜合化信息服務體系,推進信息技術在社會各個方面的應用。
據公開資料顯示,伴隨著美國IT產業貢獻率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美國的財政收支從92年負債2900億變為2000年盈余2300億。
作為信息技術的全球領導者,美國迎來了經濟的飛速發展,并在4G技術崛起的同時催生了互聯網經濟,衍生出了新的經濟產業模式。
那5G呢?
信息傳輸體驗更快更安全,應用場景也更為豐富。因此,并不難想象,伴隨著5G時代的到來,我們勢必會迎來一個全新的數字環境。在更高速的信息連接下,娛樂、醫療、家居、汽車等各個生活層面的領域也將面臨著翻天覆地的變化,產業效率因此而進一步提高。
當然,更重要的是,誰擁有了5G技術標準的話語權,誰就能夠搶先獲取這一波增長紅利。所以,5G之爭,實際上也是大國之間科技創新發展和經濟權益增長的較量。
總而言之,5G是制造升級和轉型發展的重要核心技術,在5G時代的發展下,互聯網+會擁有更多的想象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