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養老,許多80、90后已經開啟了“保溫杯里泡枸杞,睡前跑步八段錦”的養生模式,不止如此,對于如何過上富足的老年生活,他們也早早的開始了規劃。
10月25日,騰訊理財通攜手清華大學、騰訊金融科技智庫和騰訊金融研究院共同發布《國人養老準備報告》。報告發現,為提前做好養老準備,超七成90后開始考慮養老,80后、70后養老需求更迫切,相應比例更是高達80%和85%。
養老規劃迫在眉睫
圖片來源:攝圖網
三十而立的你,或者是邁過35歲+門檻,正在努力升職、評職稱的你,如果要談退休、養老,總覺得有些遙不可及。
然而,養老投資之王富達基金認為,如果想要退休后的生活水平不下降,就要在30歲時為養老儲蓄,且儲蓄金額是薪水的1倍;40歲為養老儲蓄時,金額則要達到薪水的3倍;50歲時是6倍,60歲時要8倍,而到67歲退休時,所持有的養老儲蓄額要達到薪水的10倍才行。
顯而易見,如果從50歲才考慮養老的問題,這個難度會逐步加大。更別說,“上有老,下有小”的人生階段,開銷巨大。
除此之外,伴隨著日益嚴重的老齡化問題,“未富先老”、“養兒防老”難以為繼等矛盾也逐漸暴露出來。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我國65歲及以上人口已經占總人口的12.6%,空巢化、少子化等養老問題凸顯。
另據《國人養老準備報告》中預計,到2050年前后,我國老年人口數將達到峰值4.87億,占總人口比例達到34.9%1。也就是說,到了2050年,我國每三個人中就有有一個是65歲+的老人。且東北、西北以及西南地區的老齡化程度已經超過了當地經濟發展水平,政府及家庭都將承受著巨大的養老壓力。
種種跡象表明,養老規劃迫在眉睫,而且宜早不宜晚。
居民退休準備的行動力亟待加強
當“養老”成為一個全民性的話題,大家是否真的準備好了呢?
《國人養老準備報告》的問卷調查結果表明:未退休受訪者明顯退休準備不足,雖然受訪者中有64.4%具有退休規劃的意識,但付諸行動僅有15.9%,有完整規劃的更是寥寥無幾。相較而言,已經退休的退休規劃要更為充分,近70%的受訪者對退休規劃付出過實際行動。
圖片來源:國人養老準備報告
值得注意的是,養老規劃程度與年齡和收入水平不無關系,但總體而言,我國居民退休準備的行動力亟待加強。
行動力不足的背后,在投資君看來,有部分心態是依賴于社保,覺得退休了,還有退休金。
但現實的情況是,隨著養老矛盾的逐步較深,養老金的替代率也會越來越低。也就是說,等到退休時,到手的養老金和退休前的收入比重會變低。
更應引起重視的是,這些年的社保基金的收支一直存在缺口,且在迅速擴大。根據恒大研究院的統計,2013年我國的社保基金缺口是-122億,2018年足足擴大到了-6033億。
另外從我國的養老體系上來看,與國際相比,也存在著明顯的不足。
一是養老金資產總額嚴重不足,體現為養老金資產占 GDP 的比重嚴重偏低。報告數據指出,在不計入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的資產前提下,我國第一、第二支柱養老基金僅占GDP的8.16%。若計入第三支柱養老金資產,2019年我國養老金總資產也僅約占 GDP 的 12.27%。對比全球養老金資產規模,2018年前 22 名的國家或地區的養老資產占 GDP的平均比重就已經達到了67%。
二是我國養老金體系各支柱之間的發展失衡,嚴重依賴公共養老金,企業年金和個人養老金等無論在覆蓋面還是資產份額上均嚴重不足。報告數據顯示,在養老金結構上,我國當前的私人養老金——第二與第三支柱的規模嚴重偏小,分別僅占 2019 年 GDP 規模的 1.8%和 1.5%,遠遠低于美國(2018 年美國第二、三支柱養老金合計占比大約為 GDP 的 118%)。
圖片來源:國人養老準備報告
所以,僅靠養老金養老顯然不夠,若不想老無所依,就應該提前為養老規劃。
普通人應如何規劃養老投資?
問題來了,養老到底需要多少錢呢?
據公開的調查數據顯示,在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存夠400萬才能實現“養老自由”。
對于一些年薪百萬的人來說,或許沒什么壓力,可是對于普通的打工人來說,要完成400萬的養老財富儲備,難度系數還是挺高的。
圖片來源:攝圖網
那對于普通人而言,應該如何為自己的養老規劃呢?
或許很多人首先會想到的就是儲蓄,畢竟存錢相對更安全,也更穩定。但在全球貨幣超發的大背景下,僅靠存款可能未來連通脹都跑不過。
但是,投資收益卻能夠大大減輕個人長期儲蓄的壓力。比如大家所熟知的復利效應“72法則”,假設年收益率有10%,想得到本金翻倍的話,就需要約7.2年的時間,即72/10=7.2。
因此,養老儲備建議盡可能做多元化的資產配置。
根據報告的建議,可以適當選擇一些期限相對比較長,安全性較好,風險相對不高的理財產品,但銀行存款和理財產品的比重總體上應該控制在 20%左右為宜。權益類資產的比重盡量在 50%以上,但不要超過 70%。
同時,養老目標基金也可以做適當的選擇,特別是其中與市場指數結合更加緊密的基金,以實現基金收益與證券市場尤其是股票市場收益的同步增長。
除此之外,以養老為目標的資產配置組合中也可以適當增加債券、黃金、保險、信托等不同資產的配置。
值得注意的是,養老投資策略的建立應注重風險控制,堅持長期投資及穩健增值,同時還要根據不同的投資目標,所處的生命階段和風險承受能力做出合理的配置變化。
例如,對于年齡較大、即將退休的投資者,投資組合會側重于固定收益類產品,以穩健為重;對于可以承受較高風險的年輕的投資者,其投資組合可以以股票、期貨等浮動收益產品為主,從而追求較高的收益。
綜上,想要晚年生活過的舒適,養老規劃應提前。根據養老投資組合長期性的特點,產品組合上要以穩健增值為目標,并建立動態型、多元化的資產配置組合。另外,對于一些非金融專業的投資者來說,為保障資產的安全性和收益的穩定性,可以參考專業金融機構的建議和購買專業金融機構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