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關注疫情消息幾乎成為了每個人日常必備“功課”。宅家防疫雖然對我們的生命安全有著很大的保障,但是,面對各行各業的停擺,企業和個人在無收入的情況下也倍感壓力。
對于個人而言,生存的最大保障是要有持續穩定的收入;對于企業而言,利潤是持續經營的最大推動力。在不期而至的危機面前,“財富劫”成為了每個人無法避免的現實考驗。
毋庸置疑,這時候,過去累積的財富將會緩沖經濟停擺而帶來的現實壓力。而在疫情之后,除了要努力賺錢之外,還要讓財富保值增值。
那么,什么樣的投資機會將會在未來具備增長潛力呢?
網絡上流行著一句話:30歲以后,拼的是“睡后收入”。
也就是說,當你睡覺、什么都不干的時候,你的收入還在增加,而這才是賺錢最好的方式。
當你在感慨為什么有的人工資收入和你一樣多,你卻要精打細算過日子,而對方卻可以隨心所欲的買買買時,你是否認真思考過這其中的差距呢?
李嘉誠有一句名言:“30歲以前人要靠體力、智力賺錢,30歲之后要靠錢賺錢。”
所以,靠錢賺錢,是實現財富快速積累的唯一方式,也是人與人財富差距拉開的原因之一。
私募股權投資需求將會進一步提升
一些大型的養老基金,在公開場合表示要進一步提高對于私募股權投資的配置比例。比如美國最大的公共養老基金,加州公務員退休基金的首席投資官孟宇指出,計劃把基金中私募股權投資的配置比例,從目前的7%提高到10%以上。
究其背后的原因,一方面在于老齡化嚴重,另一方全球貨幣寬松趨勢仍在持續,甚至一些歐洲國家已經出現了負利率,為了應對未來的退休金債務,一些養老基金不得不提高風險偏好,通過增加股權類投資,減少固定收益類投資來提高回報期望。
這也意味著,在全球宏觀經濟并不算太樂觀的形勢驅動下,私募股權投資產品將會愈加受到機構投資者的青睞。
值得注意的是,疫情下,高凈值人群更希望能有跨資產、跨周期的資產配置,私募股權投資其優勢可見一斑。
以1980-1989年這段時間為例,當時美國經濟增長乏力,通貨膨脹高企,出現了比較嚴重的“滯漲”。當時,美國市場中股權投資收益與同時期股市收益的相關度只有0.61。在這一時期配置股權投資,投資者不僅能獲取較好收益,而且還能大幅跑贏同期股市、債市獲取超額收益。
建立正確的投資思維
投資君非常認同一個觀點:
“投資進化力首先要有概率思維,概率在于選擇,選擇在于高緯度,高緯度在于莊家思維,莊家思維就是長期主義,長期主義者要能達到臨界點。回歸到投資,則要投資有使命感的長期主義者,推動企業達到通往愿景的臨界點。”
簡而言之就是,投資者需具備長期投資配置的思維,例如私募股權投資產品。
除此之外,投資,尤其是私募股權投資,一定要對未來的發展有清晰的認知。例如2003非典以后,互聯網迎來了飛速發展。站在2020年的時間門檻上回望,誰又曾想過,2003年的阿里巴巴如今已經成為了互聯網寡頭?
清科研究中心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股權投資市場科創領域布局持續加深,IT繼續保持第一。這是因為,我國經濟正在由高速增長轉為高質量發展階段,科技創新作為產業升級的主要驅動力必然更受資本的青睞。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還指出,由于近年來經濟下行壓力帶來的不確定性導致投資機構避險情緒明顯,因此其傾向于布局盈利模式清晰且收益見效快的中后期成熟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