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喧鬧的春節假期,因著病毒的肆虐變得異常冷清。尤其是武漢的一聲“封城”令下,滿屏的“武漢加油”令人淚目,也令我們對“逆行”武漢的醫務工作者們肅然起敬。
圖片來源:攝圖網
然而,除了對生命健康的關注之外,更為重要的是,這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也將國民經濟之憂推向了高潮。
畢竟,在中國經濟下行壓力更大、外部環境不確定的背景之下,經濟發展趨勢是國之根本,亦是民眾生之希望。
新冠肺炎疫情與2003年的非典疫情極為相似,我們不妨可以拿來做一些類比。
而新冠病毒的影響主要在今年一季度,并且此次疫情管控及時,如果疫情能得到有效的控制,中長期看,階段性的影響無可避免,但經濟和市場仍將會重新回升。
短期消費和服務業將會承壓
本輪疫情與2003年SARS相似之處在于,均通過呼吸道傳播,因此疫情的出現可能對后續人員跨區域流動形成一定程度的影響,從而可能對宏觀經濟產生短期的階段性沖擊。
簡而言之就是人群密集可能會擴大疫情的傳播范圍,這也意味著,商場不能逛,飯店無法正常營業,交通工具不敢坐,大家出來活動和消費的意愿降低。
圖片來源:攝圖網
恒大研究院報告中指出,受非典影響,2003年4-6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分別為7.7%、4.3%、8.3%,而當6月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前期被抑制的消費需求大量釋放,7月社零同比迅速上升至9.8%。
另外,公開數據顯示,由于交通運輸活動驟減,交通運輸業增加值增速在2003年5月降至2.3%,為前后幾年來的最低點。
同時,受企業停工減產影響,工業增加值也自2003年3月起連續3個月下滑,3-5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分別為16.9%、14.9%和13.7%。
因此,我們也可以推測,短期消費和服務業短期承壓明顯,基建、交通運輸等領域短期也將受到擾動。
疫情對經濟影響整體可控
歷史數據表明,2003年“非典”疫情僅是經濟上行期間的一股短暫“寒流”。
有資料顯示,隨著2003年6月之后疫情緩解,消費迎來V型反彈,經濟增速在2003年第二季度明顯放緩之后,自當年三季度起再度進入高速增長通道,并未影響當時整體向上的經濟增長趨勢。
圖片來源:攝圖網
那么,此次的疫情對經濟層面的影響會低于2003年的“非典”嗎?
首先,2020年,中國GDP總量水平已經100萬億,整體的抗風險能力和當年不可同日而語。
其次,疫情的發現和管控相對較早,新聞媒體傳播也更加充分,政府應急能力明顯增強,有效防止了疫情的廣泛擴散,也能有效控制疫情。
最后,從經濟當前形勢來看,此次疫情可能成為更積極財政政策、央行降息的一個催化劑。
更值得注意的是,疫情升溫前經濟內生趨勢較好,疫情的爆發對經濟來說只是一個階段性的沖擊,隨著疫情的逐漸平復,疊加供給和需求回暖,以及政策的傾斜,經濟的階段性修復也將逐步顯現。
并且,在疫情中催生的商業機會也將助力產業升級,也將為中國經濟增長添磚加瓦,例如互聯網醫療、線上娛樂、在線辦公、電子商務等等。
基于以上判斷,疫情只會帶來短期沖擊,而非長期影響。如果國內疫情能夠進一步控制,對經濟的負面影響整體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