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人稱“郭旋風”的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牛年再次警示炒房者,表示房地產泡沫比較大,是金融體系最大灰犀牛。
同時表態“貸款利率會回升”時,引發市場“加息”猜測,AH股當日雙雙大跌。而國泰君安花長春團隊認為,郭主席的發言是其對近期經濟修復、PPI上行的回應,“加息周期”開啟為之尚早。
也難怪大家對郭主席的發言會“反應過度”,畢竟,向來以“強風險意識”出現在公眾面前的郭主席在監管層面從來都是“壯士斷腕”般的魄力和果決。
從證監會到山東省省長、銀監會再到銀保監會,每一次履新都會掀起一場“改革旋風”;任職銀監會主席1年時間內,銀監會系統提出了70項制度調整政策,并開出了史上最大罰單,引發行業震動;2018年,郭主席曾提示過非法集資風險,表示“收益率超過6%就要打問號,超過8%就很危險,10%以上就要準備損失全部本金”,如今P2P網貸機構灰飛煙滅。
所以,在投資君來看,牛年郭主席的首秀除了是對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最新進展、房地產風險、如何看待國外刺激政策的副作用、互聯網平臺從事金融業務的監管態度等熱點問題作出最新回應,更重要的是也透露出了監管方向和相關領域的監管力度。
房地產的核心問題還是泡沫較大
2016年“房住不炒”政策的提出,至今近五年了。樓市調控力度從未放松,為了最大程度的剝離由“炒”引起的房地產泡沫,穩定房市與金融安全,政策上也是“因地制宜,一城一策”。
不可否認,嚴苛政策下的新房價格近幾年的確有被抑制,但在春節期間多地公布的樓市數據中,仍然可以看出大家的“炒房熱情”并沒有完全熄滅。
克而瑞研究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春節期間一二線城市中多地樓市成交量實現了大幅增長。包括廣州、北京、深圳在內的三個一線城市春節兩周累計成交量較2020年和2019年同期漲幅均在45%以上,創3年來春節同期成交新高。
所以,房地產仍在監管的重點關注名單中不是沒有理由的。而在疫情開始之后的1年時間內,房價的飆漲更是令監管層三申五令的警示房地產絕不再是可以讓你“一夜暴富”的投資品種。
2020年8月,郭主席在《求是》刊文中強調:房地產泡沫已經成為威脅我國金融安全最大的“灰犀牛”。
2020年11月,郭主席再次在《完善現代金融監管體系》一文中指出,房地產是現階段我國金融風險方面最大的“灰犀牛”,要堅決抑制房地產泡沫。
2020年12 月,郭主席又在《十四五規劃建議輔導讀本》里赫然寫道:堅決抑制房地產泡沫。
3月2日的國新辦發布會上,郭主席表示:房地產領域的核心問題還是泡沫比較大,金融化泡沫化傾向比較強,是金融體系最大灰犀牛,很多人買房不是為了居住,而是為了投資投機,這是很危險的。
數據顯示,2020年房地產貸款增速8年來首次低于各項貸款增速。這表明,房地產金融化泡沫化勢頭得到遏制。
對此,郭主席也表示了對房地產未來表示了一定的信心,“去年投向房地產的貸款增速第一次降到了平均貸款增速之下,這個成績來之不易。我們相信,房地產的問題會逐步得到好轉。”他在發布會上說。
輸入性通貨膨脹可控
圖片來源:攝圖網
眾所周知,受疫情影響,全球開啟“撒錢”模式。隨之而來的,既有資本市場的狂歡,也有通貨膨脹的焦慮。
黃金漲完,權益漲,權益漲完,比特幣漲,比特幣漲了,大宗商品漲。各個投資品種跟擊鼓傳花似的,反正傳到你手中的時候,你就莫名成了“接盤俠”。也有求穩,佛系理財的,資管新規之后再無“保本剛兌”之說,收益率還完敗通脹率,網友自我安慰“不賠就是賺”。
春節過后,美債收益率便開始了大幅上行的步伐,如今已經逼近了1.5%。同時,美國10年期盈虧平衡通脹率近期也徘徊在2.2%的7年以來最高水平附近。
十年美債作為全球資產的價格錨,可謂是牽一發而動全身。這一漲,可預見的是,從權益到黃金、大宗商品、比特幣未來可能都將難逃一劫。
3月2日的國新發布會上,郭主席在回答記者提問“輸入性的通貨膨脹”時,就直面了這樣的擔憂。
他表示:“歐美發達國家金融市場高位運行,和實體經濟嚴重背道而馳。金融市場應該反映實體經濟的狀況,如果和實體經濟差別太大,就會產生問題,遲早會被迫調整,所以我們很擔心金融市場,特別國外金融資產泡沫哪一天會破裂。”
同時,郭主席認為,目前國內資產價格有很大的吸引力,外資流入規模和速度還在可控范圍中。“我們也在繼續研究怎么采取更有效的辦法,一方面鼓勵資本要素跨境流動,越來越開放。另一方面,我們又不能造成國內金融市場太大的波動,我們有信心把這個工作做好。”他說。
對此,國泰君安花長春團隊分析指出,目前在海外政策難有明顯加碼,國內政策溫和退出的大背景下,流動性對于資產價格上漲的支撐作用將逐步減弱,未來主導資本市場的力量或將更多來自基本面的改善。
鼓勵互聯網民營銀行發展,但要統一監管
圖片來源:攝圖網
2020年,螞蟻集團上市前夕被兩會一局四個部門約談,上市進程因此而戛然而止。
與此同時,金融科技的風險和監管則在輿論的發酵中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招商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丁安華曾發布了一篇名為《十目所視——金融科技公司的監管問題》的文章中表示:“當前監管體系對金融科技創新出現的監管空白,暴露了監管方法和監管工具的局限性。但是聯合貸款模式并沒有改變金融的本質,既然金融科技公司在信用創造體系中充當了關鍵性角色,就應該納入到統一的監管框架之中。”
當大家還在觀望金融科技公司方向何去何從時,3月2日,郭主席表明了對金融科技公司的監管態度。郭主席指出,監管部門鼓勵創新,但也要求任何業態的經營業務都要按照相應的規則、規范、法律法規管理,不能有特殊、例外。
同時,他也肯定了一些互聯網民營銀行的成績。比如螞蟻金服的網商銀行、騰訊的微眾銀行等,認為在金融規則實行統一監管下鼓勵這些民營銀行可以健康的發展。
在回答媒體關于“中國是否會要求金融科技公司滿足相關的資本充足率的標準”提問時,郭主席也強調,“如果金融業務是在網上開展,是互聯網平臺,它們辦的銀行、小貸公司、消費金融公司,我們要求必須和其他金融機構一樣,有充足的資本。”
并且,他還引用了劉鶴副總理講的一段話來闡述監管的態度:“做生意要有本錢、做壞事是要付出代價的、借錢是要還的、投資是要承擔風險的。”
考慮到歷史原因,監管層愿意給互聯網平臺一個過渡期,項目可以到今年底、明年底甚至更長時間,但期限不會超過兩年。郭主席說,兩年之內,所有機構都要受資本約束的要求。
總體而言,對于金融科技的監管問題,監管層始終都是旗幟鮮明的態度,要求應遵循“同樣業務同樣監管”的原則下鼓勵互聯網銀行的發展。
另外,在此次的國新辦發布上,金融風險也成為了各大媒體報道時一大“關鍵詞”。
郭主席表示,去年,我國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取得決定性成就。主要表現在:一、金融體系內部高杠桿下降;二、銀行業處置不良資產的力度加大;三、“影子銀行”得到了有序拆解。
同時,郭主席再次表達了對防范金融風險的高度重視。他說:“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銀保監會將把防范風險作為金融業的永恒主題”。
當年證監會的“重拳出擊”、銀監會的“監管風暴”歷歷在目,如今看來,陣痛之后,金融亂象被遏制,市場逐步理性回歸。
因此,投資君也堅信,伴隨著金融監管體系的不斷完善與監管力度的不斷加強,中國資本市場的繁盛時代必將到來,而我們也將會有更多機會去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品種,也能夠更理性的看待收益與風險,不再是盲目的在各種“風口上”的投資品種中被“割韭菜”。